中國文學史上現代與當代是如何劃分的
中國現代文學:1917年起,至1949年為現代,1949年以后為當代。
一般大學中文專業都是把中國現代文學限定在1949年以前,而當代是指建國以后的文學。這主要是為了開課的方便。
中國現代文學發端于五四運動時期,但以鴉片戰爭后的近代文學為其先導,F代文學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實土壤上的新的產物,同時又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的一個發展。
廣義上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。
文學史是研究文學發展歷史的科學。與文學理論﹑文學批評同屬文藝學的范疇。它們都以文學為研究對象﹐但研究的著眼點和側重點有所不同。
擴展資料
中國現代文學史產生背景
清嘉慶以后,中國封建社會已由衰微而處于崩潰前夕。國內各種矛盾空前尖銳,社會危機四伏。清朝政府極端昏庸腐朽。
一八四一年起,外國資本主義的大炮,打開了閉關自守的封建帝國的大門,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。中國社會逐步發生根本性變化。
農村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速瓦解,沿海一帶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,并且迅速形成了上海這類畸形繁榮的近代都市。
新的階級——中國的無產階級、資產階級乃至買辦資產階級——也隨之產生!暗蹏髁x列強侵略中國,在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,促使中國發生了資本主義因素,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社會。
但是在另一方面,它們又殘酷地統治了中國,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!(注:《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》,《毛澤東選集》橫排本第2卷第593頁。)
從這個時候開始,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、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,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矛盾。
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命運,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,中國人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爭。
與此同時,“先進的中國人,經過千辛萬苦,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”(注:《論人民民主專政》,《毛澤東選集》橫排本第4卷第1406頁。)
因而又有了西方文藝復興以來各種思潮在中國的傳播,為近代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