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過度分析,不要算計,但要保持敏銳,對那些預兆的敏銳。保持脆弱。袒露你的目光,邀請其他人看向深處;要確保還有足夠空間,試著認出每個人的形象。
如果你不為一個決定而激動,就不要去做。讓自己能夠接受失敗。最重要的是,給自己一些時間,長長地漫步。
永遠不要忽視一棵樹或一片水會告訴你的事。
在你感到被吸引的地方,轉彎,允許自己曬太陽。
不要在意你的親戚。幫助陌生人。低下身子來打量瑣事,潛入無人之地。
不要傾心于命運的戲劇性,笑著把沖突變成碎片。
展示你真正的色彩,直到你被證明是對的;葉子的窸窣聲響變得甜美,在那些村子里游蕩!
四十年前,在那首被題為《關于鄉村》的詩劇里,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說出了上面這些話。
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。在一個本地的農莊,就在進入山區后不遠的地方,一個智力發育遲緩的女孩做著擠奶的工作。在那個年代,人們叫她“傻子”。這個女孩被一個農莊主強奸了,她生下一個男孩,但是那個農莊主的妻子像養自己的孩子那樣養大了這個孩子。那女孩——孩子的生母,受到嚴格的限制,和小男孩保持距離。于是這個孩子認為他的母親就是那個農莊主的妻子。在這個男孩還很小,但是已經學會說話的時候,有一天,他在裝有倒刺的鐵絲網旁邊一個人玩耍,結果被鐵絲網纏住了。他越是掙扎,越是被纏得緊。他不斷叫喊,直到那個傻子女工聽到叫聲跑了過來。她立即解開了被纏住的孩子。孩子的養母最終趕來,傻子女工回到畜棚繼續干活。這時,小男孩問:“媽媽,為什么這傻女人的手這樣柔軟?”
在《短信長別》里,這個故事變成了一首歌。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,某個夜晚的某家酒吧里,一首民謠唱出了這個故事,歌曲每一節的結尾,歌手都感嘆道:“那個孩子就是我!那個孩子就是我!”
(白夜摘自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作者的獲獎演說詞,翻譯來自世紀文景,標題為本刊所加,〔美〕卡羅琳·比利希圖)